照金概述

照金是一个被台塬、丘陵和沟壑拱围着的山区小镇。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在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以照金为中心,实行武装割据,创建了照金苏区,使之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前期活动中心。这个向来为人少知的山区小镇因此而载人中国革命史册,为人所仰。

照金苏区包括陕西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淳化、旬邑、宜君、同官(今铜川市王益、印台区)等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蓝天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08.jpg

从军事战略眼光来看,照金苏区虽然距离国民党西北统治中心西安较近(150余公里),但照金进可取,退可守,机动性很大。向东经宜君、同官可截断咸(阳)榆(林)公路;向南经富平、三原、泾阳可出击渭北平原;向西过淳化、旬邑、永寿、彬县、长武,可扼守西(安)兰(州)交通要道;向北可退守子午岭深山梢林之中,是一块得天独厚、较为理想的武装割据区域。

照金苏区是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建的较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她既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前期活动的中心,也是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形成的,并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出发点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金革命史,其实就是照金苏区的革命斗争历史。照金苏区从1932年初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照金及其周边活动开始算起,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先后隶属陕甘边区三路游击区、陕甘边区南区、关中特区和关中分区几个发展阶段,抒写了17年的峥嵘岁月。照金革命历史,既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革命斗争画卷,丰富凝重,灿烂夺目;又似一首激越跌宕的交响曲,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照金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和孕育出的革命精神,永远放射出她那金子般的光芒,光照千秋,激励后人。

照金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照金,位于陕西铜川耀州区西北50公里处,地处子午岭桥山山脉南端突出地带,与淳化、旬邑两县交界,面积164平方公里。照金境内山峦叠起,河溪纵横,沟壑交错,密林遍布,中心地带险峰林立。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今呈现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山崖远看似红霞披身,近看色彩斑斓。悬崖峭壁千仞,如刀削斧砍,直指蓝天。无数奇峰异洞隐藏于山峦之中,景色奇丽,幽幻莫测。出生于耀县(古华原)的宋代著名画家范宽巨作《溪山行旅图》就是以照金的山势景色为蓝本创作的闻名于世的山水画。在这一带山势地貌中,尤以薛家寨为代表。其“寨”并非为村寨,而指海拔1600余米悬崖峭壁上横贯着的数处天然岩洞,崖势雄奇,极为险要,易守难攻,便于藏身储兵,隐身万千兵马十分容易,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唐代薛刚曾在这里屯兵练武,故称薛家寨。薛家寨有一天然石洞,传说为宋代杨家将巾帼英雄杨八姐向北藩方向射箭所致,名日箭穿崖。

照金地名的由来,一为清时以地处照金山麓而故名。另外,是根据一个美妙的传说而得名。传说隋炀帝当年巡游此地,身穿锦衣绣袍,雨后映照金光,便开御口:“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此地应为照金。”

照金地处关中传统农耕经济区域北部边缘,历史上又有多次民族融合的过程,民俗中不仅积淀有深厚的关中农业文化遗存,目极富地方特色。耀县曾称耀州,耀州窑和耀州瓷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古往今来,照金一带贩卖耀州瓷器的脚客、驮户川流不息。陶瓷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印记和影响。

照金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

照金素为穷乡僻壤,土地高度集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耀县李卜客等大地主和香山寺院,以各种手段占有了照金地区大多数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多数土地为租种土地。由于生产工具原始,耕作方法落后,薄田每亩仅收二至三斗(一斗合30斤),肥田每亩也只收四至五斗。农民收获微薄,地主佃租却十分繁重,按常规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缴租,农民所剩无几,生活十分贫苦。1929年前后,中国大面积连年灾荒,人称“民国18年年馑”,照金地区涌人大量陕西关中及山东、河南、四川、山西等省灾民,人多地少,土地更趋集中,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国民党耀县政府在照金建立了严密的保甲民团系统,以后沟寨、坟滩村、照金村为界,南为八保,北为九保,划区治理。两保之中,设一武装民团,以当地劣绅张彦宁为团长。民团在乡村恣意横行,征调民工建造碉堡,营修山寨,强行摊派枪支弹药费用,私设监狱,滥施淫威。各种捐税名目繁多,十分庞杂,每逢夏割秋收,民团保甲逐户催征,甚至坐场追索。照金没有集市贸易,农民手中货币奇缺,一般以粮食、猪、羊等实物交纳捐税。民团、保甲、官绅往往趁机压低品级,克扣民财,以饱私囊。

照金地区沟深林密,素为土匪潜形肆虐之处。1924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一位官员在这里视察社情时惊呼:“查逊年地方不靖,伏莽滋多”,足见匪祸之重。当时,无村不受匪害,房上村、芋园村很多人家财物被土匪抢劫一空,房屋窑洞被土匪焚烧夷平,庄稼被毁。为避匪害,许多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女不得不提早出嫁。同时,军阀部队常以剿匪为名到照金骚扰百姓,搜刮民财,残害无辜,邀功请赏。每当军阀部队将至,百姓四处躲避,十室九空。

由于这里土地高度集中,保甲民团横行,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匪患兵祸交相为害,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群众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异常强烈。因此,当年的照金,就像一堆焦燥异常的干柴,一但有星火引燃,便成燎原之势。

来源:书籍《照金革命史》